CCF案例解析:第三条与滥用国际刑警组织渠道(2024‑03)
CCF案例解析:第三条与滥用国际刑警组织渠道(2024‑03)
一、程序说明
本案中,申请人于[日期]正式向档案控制委员会提出删除其在国际刑警组织档案中信息的请求。委员会在收到并核验符合《操作规则》第30条要求的全部文件后,确认该请求可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案件审理期间,委员会依《章程》第34(1)条,与[国家1]国家中心局及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进行磋商,以全面了解其主张及相关背景。
申请人及数据来源 NCB 均被告知案件将在第[xxx]次会议上审理。
二、国际刑警组织档案中的数据
申请人为[国家1]公民,持有护照编号[xxx],由[国家1]政府签发。自[日期]起,该护照被该国 NCB 录入失窃与遗失旅行证件(SLTD)数据库,状态标记为“已注销”。
三、双方陈述
(一)申请人陈述
申请人指出,其护照被注销并录入 SLTD 数据库完全出于政治动机,目的在于限制其自由与权利。他进一步声称,[国家1]当局惯常利用该数据库迫害政治异见人士、社会活动者和记者等,并提交了媒体报道与独立机构报告,列举多起该 NCB 涉及的数据滥用案例。此外,他提供了由[国家1]政府于[日期]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以佐证其清白。
(二)[国家1] NCB 陈述
NCB 表示,申请人因涉嫌“违反税务程序法”、“恐吓”、“侵犯隐私”及“伪造私人文件”等罪名,被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第[xxx]条与护照法第[xxx]条裁定禁止出境并吊销护照。为支持上述立场,NCB 提交了逮捕令原文及[日期]庭审记录译本。
四、适用法律框架
- 《国际刑警组织章程》第36条
- 《委员会章程》第3(1)(a)条及第33(3)条
- 《数据处理规则》第11(2)条与第12条(滥用渠道规定)
五、案件分析
委员会在审查中注意到,申请人未能提供针对其个人案件的具体证据,无法证实政治动机的存在,也未说明国际刑警组织渠道在其案中具体如何被滥用。所提交的报道与报告仅揭示[国家1]与 SLTD 数据有关的一般背景。
相反,NCB 提供的材料显示,护照注销系依据法院裁定、依刑事诉讼法及护照法执行,且申请人确为刑事案件被告人。委员会认为这些信息足以证明将该护照信息录入 SLTD 数据库的合法性。
基于上述理由,委员会驳回关于滥用渠道的主张,认定其并无法律与事实依据。
六、委员会决定
委员会一致认为,涉案数据符合国际刑警组织关于个人数据处理的各项规则,因此不予删除。
